伊路達二氧化碳雷射系統,通過台灣衛福部TFDA(衛署醫器輸字第021149號),核准用於:經由發射雷射光能量以進行軟組織切開、破壞、或去除。坊間稱為二氧化碳雷射或CO2飛梭雷射,以下稱為CO2微點飛梭。
本宣傳名稱與仿單不同(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,或口語化供民眾理解),僅供參考;正式療程/儀器名稱、效果等,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。
作用原理
CO2微點飛梭雷射(波長10600nm)結合傳統單點雷射與飛梭掃描功能,透過“CO2分段式光熱療法”(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),將傳統片狀的雷射光,形成一個個微小的點狀光束,淘汰老化問題組織,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周圍健康的皮膚組織的新生、重組,達到分段式煥膚,讓肌膚得到各種治療效果。每次治療破壞小部分的皮膚組織,留下多數健康組織,利用在每一個微小傷口之間的正常組織,加速修復時間。
微創—
CO2微點飛梭利用光束分段技術,將雷射光束分隔成120~150 μm(微米)以內的微細光點,縮小單一的微熱區(MTZ , Micro-Thermal Zone)。
分段—
CO2微點飛梭結合傳統單點雷射與飛梭掃描功能,主要波長10,600nm,利用分段式光熱療法(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)釋放微米大小(100μm))的能量,形成眾多點狀「微小加熱區」。
分次—
CO2微點飛梭為分段式換膚,有別於傳統的一次性大面積汽化治療,改良式的CO2微點飛梭在肌膚上形成「微創光點區」,將傷口面積縮小。
療程特色

多種智慧掃描模式可依個人治療反應調整參數
療程時間較短
溫和
常見問題
案例分享


▲ (來源:原廠圖片)


▲ (來源:原廠圖片)


▲ (來源:原廠圖片)


▲ (來源:原廠圖片)
※術前狀態因人而異,須由專業醫師評估,術後成效會因個人狀況有所不同。站內衛教輔助圖片,僅供民眾了解療程之參考。依據衛部醫字第1031660048號、衛署醫字0990262180號、衛部醫字第1031662939號辦理,宣傳名稱與仿單不盡相同(Off-label use);任何療程介紹均以醫師「親自說明」為準,請特別留意。
注意事項
有以下條件者,療程前需先經醫師評估。
- 蟹足腫體質、懷孕、哺乳期間婦女、糖尿病
- 正在發炎、化膿或有多處傷口的皮膚
- 治療前一週內勿施行雷射、磨皮、果酸換膚等治療。
- 有光敏感病史、皮膚病變或免疫系統異常者
術後3天出現輕微脫皮或微結痂現象、或有些許緊繃感,皆為正常反應,請加強保濕。請勿自行摳除痂皮,以免留疤或色素沉澱。
初期因表皮更新、代謝老廢物質,粉刺可能暫時增多、痘痘出現發炎,屬正常現象,此時加強保濕,搭配醫師開立的外用藥物治療即可。
術後請以冷水洗臉,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用品,動作應輕柔,不宜使用毛巾搓揉、顆粒型洗面乳或去角質磨砂膏,以低敏性產品為主。
治療後7-10天內應避免游泳、烤箱、蒸氣浴及溫泉浴。
治療後應確實做好防曬並加強保濕,使用至少SPF30之防曬品,並視環境狀況補擦。

線上預約 /